1. <tbody id="y0n05"><nobr id="y0n05"><input id="y0n05"></input></nobr></tbody><strong id="y0n05"><acronym id="y0n05"></acronym></strong>

          1. 種鵝產蛋期管理要點

            海玉 1638閱讀 2020.07.25

            【導語】: 種鵝的飼養管理一般分為產蛋前期,產蛋期和休產期三個階段,飼養種鵝的目的在于使每只種母鵝產出更多的健壯雛鵝,因此,掌握好種鵝產蛋期的飼養管理要點尤為重要,下邊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,

            種鵝產蛋少的原因

            1、遺傳因素及生理特性
                  不同品種鵝的產蛋性能不同,母鵝產蛋量的高低,50%由品種決定,一般體型較小的品種產蛋量較多,體型較大的鵝產蛋量較少。選擇優良的種鵝品種可以提高種鵝的產蛋性能,生產上通常用高產鵝為做母本,體型較大的鵝作為父本,兩者進行雜交以生產肉鵝,利用鵝的繁殖性能良好這一特點,可繁殖出更多的后代。遺傳基因不僅決定了鵝的產蛋量,還影響著種鵝的其他生理特性,而種鵝的這些生理特性對種鵝的產蛋性能也存在著影響。其中就巢性是導致鵝產蛋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大多數品種的鵝都有很強的就巢性,并且種間存在著差異,就巢總天數與產蛋量呈負相關。種鵝持續產蛋后血液中的孕酮水平會升高,可以促進垂體分泌大量的催乳素,而降低黃體生成素的分泌量,導致種鵝停產,啟動就巢行為。如果發現母鵝有戀巢行為,應立即將其趕出鵝舍,使其無法接觸到蛋或巢,讓種鵝在短時間內停止就巢,以盡快恢復產蛋性能。
            2、飼養管理
                  種鵝的使用年限不同,產蛋性能也不同,一般種鵝在第一年的產蛋量低,蛋重較小,第二、第三年的產蛋量逐漸增加,蛋重也相對較大。到第四年后,產蛋量逐漸降低,并且蛋的品質也有所下降,所以,當種鵝的使用年限超過4年以上,就應視種鵝的實際生產情況酌情的進行淘汰,對于達到4年以上,產蛋性能仍表現良好的種鵝則可適當的延長種用期。
                  種鵝的健康狀況對其產蛋性能有著重要的影響,體質較差的種鵝產蛋量低,如果生殖器官發育不全,還會干擾其他種鵝的交配和產蛋。帶病公鵝會通過交配將疾病傳染給母鵝,從而影響母鵝的產蛋量。因此要保證鵝群的健康度。鵝在育雛期和育成期的飼養管理不當,常導致群體中鵝的體況的差異較大,均勻度差,導致種鵝開產時間不整齊,使產蛋高峰期延遲,持續時間短,有的甚至無高峰期,嚴重影響了群體的產蛋性能。因此要做好種鵝產蛋前期的飼養管理工作,以保證鵝群的均勻度以及健康度。
            3、就巢性與產蛋量
                  鵝的產蛋量少,在很大程度上與鵝的就巢性有關。就巢也稱抱窩,是鵝進行自然孵化必不可少的繁殖行為。長期以來,很多養鵝地區一直沿用自然孵化,使該地區鵝種就巢性增強,產蛋量停留在很低的水平。有就巢性的鵝品種有獅頭鵝、皖西白鵝、浙東白鵝、淑浦鵝、雁鵝、烏鬃鵝、伊犁鵝、酃縣向鵝、長樂鵝、西昌灰鵝和國外品種愛姆頓鵝等。有就巢性的母鵝產完5-12枚蛋后,出現1次抱窩。有蛋孵化時,一般經25-35天后醒抱;無蛋孵化時,7-10天后醒抱。醒抱后的母鵝,經過10-20天的恢復,叉開始產蛋,表現每年有若干個產蛋期。一般每年產蛋期愈多,產蛋量愈高。伊犁鵝每年只有1個產蛋期,少數個體有2個產蛋期,所以產蛋量最少。酃縣白鵝有4-5個產蛋期,產蛋量較高,年產蛋量可達45枚。浙東白鵝和雁鵝每年有4個產蛋期,每個產蛋期產蛋20天,孵化35天,恢復期20天,很有規律,所以當地稱為四季鵝。對于沒有就巢性的高產鵝種如太湖鵝、四川白鵝、豁眼鵝、籽鵝來說,也沒有明顯的產蛋期,飼養管理好的話可全年均衡產蛋。

            影響種鵝產蛋量的因素

            1.品種與產蛋量
                  不同的品種產蛋量差別較大。我國的豁眼鵝和籽鵝是世界上產蛋最多的鵝種,年產蛋量平均在100枚以上,飼養管理條件好的情況下可全年產蛋,最高達160-180枚。太湖鵝和四川白鵝的產蛋率也較高,年產蛋為60-80枚。我國產蛋量最少的鵝品種為伊犁鵝,年產蛋5-24枚,第一年產蛋較少。傳統的歐洲鵝品種體型大,繁殖率低,產蛋少,主要產鵝國家如法國、丹麥、匈牙利等國對歐洲鵝做了大量的選育工作,產蛋量有所提高。朗德鵝年產蛋達40-50枚,萊茵鵝達50-60枚。
            2.使用年限和健康程度
                  種鵝的使用年限對產蛋性能也有影響。種鵝在第一年的產蛋量低并且所產蛋重小,以后逐年增加,蛋重較大,等到第四年以后,產蛋量開始下降,蛋的品質也隨著下降。所以,當種鵝的使用年限超過四年以上,就應當淘汰。
                  種鵝的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著鵝的產蛋性能,體質較差的種鵝自身的正常生命活動都會受到影響,產蛋性能自然也受到影響。并且,當整個鵝群中鵝的體況均勻度太差時,也會造成種鵝開產的時間不一致,會出現產蛋高峰期延遲、產蛋高峰期持續時間短,甚至無高峰期的現象,影響了整個群體的產蛋性能。因此在種鵝的育雛期和育成期要進行合理的飼養管理,以保證鵝群的整齊度及鵝的健康。
            3.環境因素
                  (1)溫度。鵝最適宜生活的溫度為10~20℃。種鵝的生活環境溫度可直接影響鵝的采食量,當溫度超過30℃時,影響鵝的食欲,有的還會停止采食,產蛋量有著明顯的下降,有的甚至停產。如果溫度過低,則會使種鵝攝入的營養大部分用來御寒,造成能量的浪費,如果增加飼喂量或提高飼料中的營養供給不及時,最終會導致產蛋量下降。
                  (2)濕度。鵝舍內的濕度過高,會使舍內的有害病原微生物大量的滋生,使鵝群發病,并且高濕的環境下飼料容易發霉變質,過于干燥則會增加空氣中粉塵的含量,使鵝易患呼吸道疾病,影響鵝的生長發育及產蛋性能。
                  (3)光照。光照時間和鵝的繁殖性能有著密切關系。長短光照周期性的變化可以刺激鵝季節性繁殖,光照的長短可影響種鵝繁殖的開始和停止。研究表明,采用短光照不僅能改變鵝的繁殖性能,而且在產蛋全期的平均產蛋量也有所增加。根據鵝的類型,有計劃的進行光照的控制,可以有效的提高產蛋量。
            其他。鵝舍內的空氣質量和飼養密度等也同樣影響著鵝的產蛋性能。鵝舍內通風不到位,會使舍內的有害氣體超標,影響種鵝的心肺及胃腸、神經功能,使鵝的體質下降,生產性能也隨之下降。
            4.飼養方式與產蛋量
                  充分放牧,自由活動,是提高產蛋量的關鍵措施之一。據朗德鵝的測定數據表明,圈養時母鵝的年平均產蛋量為15. 15枚,半圈養為26.5枚,全放牧為40.07枚。放牧飼養,可采食大最牧草,滿足產蛋營養,特別是維生素的需求。同時,放牧時種鵝自由活動,體質健壯,消化機能好,自然產蛋也多。如果圈養時,每天能結合放牧,增加運動量,補充優質青飼料,種鵝也能達到高產。各養鵝場要園地制宜,合理飼養種鵝,有草地的地區,盡量放牧飼養。種鵝在產蛋季節要補充精料,滿足產蛋對營養的需要。精料最好做成顆粒狀,便于采食。如用粉料,最好和一部分青飼料拌勻飼喂,現配現用,避免發霉變質。
            5.疾病和應激
                  種鵝在產蛋期患各種疾病都會對產蛋性能造成影響,其中傳染性疾病的危害最大。近年來鵝養殖規模越來越大,由于養殖者防疫意識淡薄導致的疾病越來越多,而在治療過程中的不合理投藥也會對產蛋性能造成影響。

            種鵝產蛋期光照時間多少合適

            光照時間:
                  光照能刺激公鵝性欲,刺激母鵝多產蛋。種鵝在產蛋前1個月和產蛋期間,每天要保證12~14小時光照時間。若晚上補充光照,燈光的強度以鵝能看見采食為宜,光照時間不能突然改變,否則會影響鵝群產蛋量。

            光照的作用:
                  光通過視覺刺激腦垂體前葉分泌促性腺激素,促進母鵝卵巢卵泡發育增大,卵巢分泌雌性激素促使輸卵管的發育;同時使恥骨開張,泄殖腔擴大;光照引起公鵝促性腺激素的分泌,刺激睪丸精細管發育,使公鵝達到性成熟。因此,光照時間的長短及強弱,以不同的生理途徑影響家禽的生長和繁殖,對種鵝的繁殖力影響較大。光照分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兩種,人工光照可克服日照的季節性,能夠創造適合家禽繁殖生理機能所需要的晝長。光照適當,能提高鵝的產蛋量,提高種蛋的受精率,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。

            如何補充光照:
                  可以應用人工光照,延長光照時間。補充光照的辦法是:在鵝舍內每10平方米裝一盞馬燈,燈離地面1米左右, 每天晚上點通宵。

            如何提高種鵝產蛋量

            1.合理飼喂
                  根據所飼養的品種體重標準,定期稱重,并根據體重狀況,逐漸增加補飼量,但不要增加過快,否則導致產蛋過早,影響日后的產蛋和受精。種鵝進入產蛋期后,由于連續產蛋的需要,消耗的營養物質多,所以應提高飼料的質量,提高粗蛋白水平,鈣磷比例要適宜,防止軟殼蛋和薄殼蛋,因鵝對微量元素要求較高,所以盡可能地配制專用鵝微量元素。先喂精料后喂青料。
            2.飲水充足
                  鵝具有水中覓食、嬉戲、交配的習性。如沒有自然水源,要設置水槽,提供充足的水源。天氣寒冷,要飲些溫水。
            3.強制拔羽
                  種鵝在5~6月就進入休產期,為縮短換羽時間,可對休產期的種鵝強制換羽,拔去翅膀和尾部的大毛,一次拔完。公鵝拔羽要比母鵝提前25天。
            4.增加光照時間
                  光照能刺激公鵝性欲,刺激母鵝多產蛋。種鵝在產蛋前1個月和產蛋期間,每天要保證12~14小時光照時間。若晚上補充光照,燈光的強度以鵝能看見采食為宜,光照時間不能突然改變,否則會影響鵝群產蛋量。
            5.注意動態
                  注意觀察鵝群動態。在控料階段,隨時觀察鵝群的精神狀態、采食情況,對耐受不了控制飼養的弱鵝及傷殘鵝,要及時剔除,并加強飼養和護理。
            6.密度合理
                  根據當地氣候和飼養條件、品種類型確定適宜的密度。
            7.加強運動
                  適當加強運動,增強體質。促進骨骼和肌肉的發育,防止過肥。

            種鵝產蛋期適宜溫度是多少

                  鵝最適宜生活的溫度為10~20℃。種鵝的生活環境溫度可直接影響鵝的采食量,當溫度超過30℃時,影響鵝的食欲,有的還會停止采食,產蛋量有著明顯的下降,有的甚至停產。如果溫度過低,則會使種鵝攝入的營養大部分用來御寒,造成能量的浪費,如果增加飼喂量或提高飼料中的營養供給不及時,最終會導致產蛋量下降。

            1.高溫對鵝的影響
                  鵝是恒溫動物,通過產熱和散熱來維持體溫恒定。在高密度集約化的飼養條件下,鵝的代謝產熱隨生長率增加而增加,而散熱能力卻沒有提高。鵝只所需的適宜溫度隨鵝齡不同而有所變化,雛鵝在前幾周對溫度的要求極嚴格,不管是采取用保溫傘局部采暖還是用整棟鵝舍供暖,雛鵝所在區域的溫度必須得到保證。對于產蛋鵝,最適宜的溫度是20℃-30℃,在適宜溫度下,產蛋鵝表現為飼料利用率高,抗病力強,產蛋率高,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。鵝處于適溫區或低于這一范圍時,主要通過非蒸發散熱形式散熱,當在高溫條件下,非蒸發散熱的作用己大大減弱,由于鵝有羽毛覆蓋和缺乏汗腺的限制,鵝只降低體溫的唯一方式是通過呼吸蒸發散熱將熱量帶走,然而提高呼吸頻率本身就是進一步增加產熱,所以只能起部分散熱作用。
            2.低溫對鵝的影響
                  低溫首先會增加鵝的維持需要,使肉鵝料肉比增加,種鵝產蛋率下降,鵝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。冬季鵝舍溫度過低時,為了保持溫度而沒有保障所需要的通風,溫度與通風管理失衡,造成冬季鵝舍內氨氣等有害氣體濃度增加環境惡化,鵝舍內溫差較大,特別是當外界溫度驟變的情況下,供暖或通風沒有很好的配合,鵝舍內溫度波動過大,溫度突然降低時就會造成冷應激,在生產性能下降的同時還會引發鵝群呼吸道等疾病的發生。 

            種鵝產蛋期有哪些環境要求

            1.搞好環境衛生和消毒
                  在產蛋期尤其要注意鵝舍的衛生,需及時清掃糞便,勤換墊草,以保證鵝在舒適的環境中產蛋。
            2.防寒防暑
                  冬季注意防寒,5月份以后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和產蛋后期的管理,這樣可延長種鵝產蛋期。
            3.溫度
                  鵝最適宜生活的溫度為10~20℃。種鵝的生活環境溫度可直接影響鵝的采食量,當溫度超過30℃時,影響鵝的食欲,有的還會停止采食,產蛋量有著明顯的下降,有的甚至停產。如果溫度過低,則會使種鵝攝入的營養大部分用來御寒,造成能量的浪費,如果增加飼喂量或提高飼料中的營養供給不及時,最終會導致產蛋量下降。
            4.濕度
                  鵝舍內的濕度過高,會使舍內的有害病原微生物大量的滋生,使鵝群發病,并且高濕的環境下飼料容易發霉變質,過于干燥則會增加空氣中粉塵的含量,使鵝易患呼吸道疾病,影響鵝的生長發育及產蛋性能。
            5.光照
                  光照時間和鵝的繁殖性能有著密切關系。長短光照周期性的變化可以刺激鵝季節性繁殖,光照的長短可影響種鵝繁殖的開始和停止。研究表明,采用短光照不僅能改變鵝的繁殖性能,而且在產蛋全期的平均產蛋量也有所增加。根據鵝的類型,有計劃的進行光照的控制,可以有效的提高產蛋量。
            6.防止窩外蛋
                  母鵝有擇窩產蛋的習慣,第一次產蛋的地方往往成為它一直固定產蛋的場所。因此,在產蛋鵝舍內應設置產蛋箱或產蛋窩,以便讓母鵝在固定的地方產蛋。開產時可有意訓練母鵝在產蛋箱(窩)內產蛋??梢杂靡埃ㄔ诋a蛋箱內人為放進的蛋)誘導母鵝在產蛋箱/窩內產蛋。

            種鵝產蛋期應注意什么

            1、防治應激 
                  很多環境因素都會引起鵝發生應激反應,比如恐懼、驚嚇、斗毆、興奮、擁擠、粗暴操作、隨意捕捉以及不定的飼喂等等,都會影響到鵝的生長發育和產蛋數。所以,不要輕易地改變鵝的環境條件,尤其是進入了產蛋階段的鵝群。
            2、搞好環境衛生和消毒 
                  在產蛋期尤其要注意鵝舍的衛生,需及時清掃糞便,勤換墊草,以保證鵝在舒適的環境中產蛋。
            3、就巢性的控制
                  發現母鵝有戀巢表現時,及時隔離,關在光線充足、通風涼爽的地方,只給飲水不喂料,2~3天后喂一些干草粉、糠麩等粗飼料和少量精料。使其體重不過度下降,待醒抱后能迅速恢復產蛋。也可使用市場上出售的“醒抱靈”等藥物,一旦發現母鵝抱窩時,立即服用,有較明顯的醒抱效果。
            4、疾病和應激
                  種鵝在產蛋期患各種疾病都會對產蛋性能造成影響,其中傳染性疾病的危害最大。近年來鵝養殖規模越來越大,由于養殖者防疫意識淡薄導致的疾病越來越多,而在治療過程中的不合理投藥也會對產蛋性能造成影響。
                  為了預防產蛋期疫病的發生,在產蛋前期就要做好免疫接種和驅蟲工作,平時保持鵝舍的環境衛生清潔,做好消毒工作是預防疫情發生的關鍵。做好種鵝平時的保健工作,可在飲水中和日糧中加入中草藥,以及可促進消化吸收的藥物,增強體質,預防疾病的發生。對已經發病的種鵝要及時隔離和治療,使其快速恢復健康,能夠正常發揮產蛋性能。
                  種鵝在產蛋期對各種應激表現的極為敏感,噪音、通風、冷熱、用藥、換料、停電、停水等都可使鵝發生應激反應,使鵝的生產性能發生變化,甚至會使鵝的死亡率增加。發生應激反應時鵝常表現為對某些微量元素的需求量增加,或者表現為相對缺乏,因此應當適當的補充鋅、碘、硒、錳等微量元素,通過補充微量元素可以減輕應激反應,而且在飲水中添加電解質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應激反應。

            關聯標簽:
            国产欧美日韩激情视频一区,久久无码中文字幕无码网站,99久久久成人毛片无码,国产国语脏话对白免费视频,丰满熟女大屁股水多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