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<tbody id="y0n05"><nobr id="y0n05"><input id="y0n05"></input></nobr></tbody><strong id="y0n05"><acronym id="y0n05"></acronym></strong>

          1. 豬咬尾防范和后處理

            艷芬 1016閱讀 2020.04.16

            【導語】: 豬咬尾應該是很多養豬戶遇到過的問題,大家都是怎么處理的呢,是否了解豬咬尾的原委和影響?下面讓小編來告訴大家,豬為什么會咬尾?豬咬尾有哪些危害?豬咬尾的治療和預防。

            豬咬尾應該怎么做?

              一、豬的營養需求要滿足。豬咬尾癥發生的原因之一是所飼喂日糧營養失調,搭配不當,故應根據豬不同階段的營養需求供給全價配合飼料。發現有咬尾現象時,應在飼料中添加一些礦物質和維生素。同時保證充足的飲水。
              二、豬的組群要合理。從外地購進大批苗豬時,應把來源、體重、體質、毛色、性情等方面差異大的豬組合在一圈飼養,如有因運輸中碰破皮等外傷的豬,應及時分開飼養,以防因血腥味引起相互咬尾。
              三、飼養密度要適宜。豬的飼料密度一般應根據圈舍大小而定,原則是以不擁擠,不影響生長和能正常采食飲水為宜。一般以每群飼養10—12頭為宜。冬季密一些,夏季稀一些,嚴格的按2—3月齡的豬每頭占地面積為0.5—0.6平方米,4—6月齡占地為0.6—0.8平方米。
              四、育肥豬應早去勢。育肥仔豬提早去勢不僅能提高育肥性能和胴體品質,而且還有利于避免因公母在相互爬跨而引發咬尾癥。
              五、衛生環境條件要良好。豬對衛生環境很敏感,尤其是規?;图s化養豬場,必須要有良好的通風設備以及溫度調控、糞便處理等一整套設備。使豬舍達到夏季能防暑降溫,冬季能防寒保暖的標準。
              六、要定期驅蟲。在豬的一生中,應定期驅除體內寄生蟲2—3次;即分別在豬30—40日齡、70—80日齡、100—110日齡時各驅蟲1次。同時要注意馬鈴薯除體表虱、疥癬等。否則會因寄生蟲影響而導致咬尾癥的發生。
              七、單獨飼養有惡癖的豬。豬咬尾癥的發生常因個別好斗的豬引起。因此,如在圈中發現有咬尾惡癖的豬時,應及時從豬群中挑出單獨飼養;對特別好斗好咬又無圈單獨飼養的豬,可每頭用氯丙嗪80—100毫克、20%硫酸鎂20毫升進行肌注或者灌取安眠藥3—4片,保持安靜。
              八、治療方法。
                  1、對輕微咬尾現象的豬群,可采用白酒或汽油稀釋后對豬群進行1—2次噴霧,能起到有效的控制;對被咬傷的豬應及時用高錳酸鉀液清洗傷口,并涂上碘酊以防止傷口感染,咬傷嚴重的可用抗菌素治療。
                  2、隔離:若在某頭豬的尾巴上發現了最初的咬傷,可以將被咬的豬和咬豬的豬都從這一欄中隔離出去,這樣就可以避免問題擴大。
                  3、斷尾:仔豬出生時立即斷尾。所以大型豬場母豬分娩時,給新生仔豬“三剪子”:一斷尾、二打耳號、三斷臍帶。    

            豬咬尾的危害

            一、豬的咬尾癥可分為兩個時期。
            1、損傷前期。
            這期的特點是一只豬把另一只豬的尾巴放在嘴里輕輕地吸吮、咀嚼,被害豬能接受并忍受吸吮和咀嚼行為。
            2、損傷期。
            尾巴被咬傷,出血,患豬對咬尾反抗、逃避?;钾i尾巴因細菌感染而發生炎癥。創傷可分為輕度創傷,只有末端被咬傷;中度創傷,被咬掉的尾巴至少有一半;嚴重創傷,尾巴被全部咬掉,只剩一點殘根。     
            二、尾巴受傷后的擴散途徑有三種。     
            1、尾巴有一條直靜脈,能很快擴散感染,主要到達肺臟;尾的側面有縱靜脈竇,進入側皮靜脈后,到達椎管的縱靜脈竇,擴散到全身。     
            2、尾的創傷不僅是皮膚損傷,同時尾肌和尾椎也發生損傷,引起鄰近組織膿腫和尾椎骨髓炎,感染擴散到薦側淋巴結、肛門直腸淋巴結,有時這些淋巴結發育不充分或完全沒有,直接使病菌進入淋巴管,最后進入后腔靜脈。     
            3、感染腦脊髓液后,擴散到其他器官,出現后軀或脊椎前段膿腫,肺的感染,這個途徑危險性更大。     豬患咬尾癥的情況下,如果不能夠及時發現,任何不適的環境因素均可引起豬群的咬尾、咬耳現象,輕者把尾巴咬剩半截,重者把尾巴咬光,有些豬還會咬耳朵或腹部。被咬傷部位如不及時處理治療,可引起傷口感染,造成關節紅腫、跛行,局部炎癥和組織壞死,胴體品質降低,甚至因治療不及時而死亡。因此,必須采取措施加以防治。
            三、咬尾的常見危害。
            1、傷口感染、致死率升高
            豬尾巴處有一尾靜脈,傷口感染細菌能夠很快隨著血液循環進入全身。被咬傷的豬只,處理不及時,傷口容易感染病菌。如鏈球菌等,發生腦炎和敗血癥,引起豬只的急性死亡。
            2、影響豬群發育和采食
            被咬豬只,尾巴輕則發炎,影響豬只采食和生長發育。重則尾巴脫落,引起化膿性感染,反復感染,可能導致后肢麻痹等情況,豬只飼料利用率下降。
            3、肉質降低
            咬尾會加重豬群應激,導致豬肉品質下降,另外采食不好的豬群,肌肉和脂肪沉積受到影響,也會影響肉質。

            豬為什么咬尾巴?

            1、飼料營養方面
            當飼料營養水平低于飼養標準,滿足不了豬生長發育營養需要,缺乏蛋白質或氨基酸、飼料的能量過高、粗纖維過低,日糧中的各種營養成分不平衡(如礦物質,微量元素)、各種維生素,特別是B族維生素不足及比例不協調,均可引起咬尾癥。
            蛋白質:當飼料中蛋白質水平偏低或必需氨基酸(例如賴氨酸)缺乏、蛋能比不平衡時,豬體內蛋白質的代謝會發生紊亂,并表現興奮互咬。
            礦物質:日糧中礦物質的含量高低與豬群咬尾癥密切相關。
            維生素:B族維生素是體內許多相關代謝酶和輔酶的重要組成成分,B族維生素缺乏,則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,其代謝紊亂,引起味覺異常,導致異食癖和內分泌失調,并引起動物煩躁和改變攝食行為,增加動物的攻擊性。
            2、環境衛生方面
            當環境單調時,豬很容易被其他豬擺動著的尾巴吸引。
            當環境突然變化,如光照過強,豬處于興奮狀態而煩燥不安,均會引發豬咬尾癥。
            3、遺傳因素及個體差異
            遺傳因素,如杜洛克的雜交一代以及純種長白豬的咬尾現象都較為嚴重。
            同一圈內飼養不同品種的豬,因習性不同也易發生撕咬。
            豬有爭斗和領域行為,在領地受到侵占或威脅時,群內咬斗次數、強度和攻擊行為增加。爭斗形式有兩種:一是咬對方的頭部,二是在舍飼豬群中咬尾爭斗。
            4、不斷尾或者留尾較長
            現在有些豬場不斷尾或者斷尾留尾長度過長,容易加重豬群出現咬尾情況,給咬尾豬一個機會。
            5、管理不當
            豬群營養不均衡和環境應激大,都來源于飼養管理的漏洞。在平時飼養過程中,要注意豬只的合理調整,合理分配食槽、水嘴等,減少豬只的接觸頻次,增加活動空間,設置空欄,調理弱小病豬。保育仔豬,給予玩具,分散豬群注意力。
            6、感染體表寄生蟲或葡萄球菌
            豬只感染寄生蟲或者體表皮膚病如葡萄球菌引起的油皮豬,身體癢,會有蹭墻表現,體表皮膚和尾巴在蹭墻過程中,容易被磨破,有出血情況。其他豬看見尾部出血,會主要上去啃咬,導致咬尾情況發生。
            7、其他原因
            豬患體外寄生蟲后,由于騷癢豬在墻壁和欄桿上磨擦,引起皮膚破潰,也可引起其他豬只啃咬。
            豬患狂犬病、貧血、佝僂病、嚴重腹瀉、胃腸炎、氣喘時,由于營養缺乏,也易導致咬尾癥的發生。

            豬咬尾治療土方

            1、噴柴油
            豬咬尾,如飼料配方齊全,營養均衡??捎靡凰芰峡蓸菲?,裝上柴油,瓶蓋轉一小孔,每頓豬吃食時挨個尾巴上噴點柴油,特別是被咬過尾巴多噴點。
            2、改變單調的生活環境
            豬通常有探究行為,當生活環境單調時,擺動著的豬尾巴會吸引其它豬的注意力。所以,應在圈舍掛鐵鏈、鐵環、繩子等供豬拱玩,這樣可以大大減少豬的咬尾現象。
            3、采取斷尾措施
            仔豬出生后,在距離尾根約1cm處,用鈍口剪鉗將尾巴剪掉,并涂上碘酊以防止感染,這是控制咬尾癥的有效措施。
            4、提供充足全面的營養
            根據豬在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要,供給全價的配合飼糧。育肥豬前期要適當增加蛋白質或必需的氨基酸(如賴氨酸)、礦物質、維生素和微量元素,育肥后期適當增加飼糧粗纖維的含量;其次,濕拌料存放時間不宜太長,飼喂要定時定量,忌喂發霉變質的飼料;再次,日糧中不能長期添加痢特靈等藥品,長期使用它們會加劇咬尾現象的發生。另外,應供給豬群充足清潔的飲水。據報道,在豬群的飲水中加入適量的安眠酮,能迅速制止咬尾現象,且不易復發。

            怎樣治愈豬咬尾癥?

            一、發生咬尾的原因。
            1、豬群密度過高,飼料營養不平衡。
            2、體外寄生蟲刺激皮膚引起豬只煩躁不安,在舍內墻壁和欄桿上磨擦,出現外傷。
            3、體內寄生蟲如蛔蟲在體內作用,也可出現咬尾現象,要及時驅蟲。
            4、豬貧血、尾尖壞死也可誘發豬只咬尾咬耳的惡癖,除此之外還可見咬及其他部位,如咬蹄、腿、頸和跗關節。
            二、豬咬尾治愈方法。
            1、培育抗應激豬品種
              咬尾現象在長白豬、哈白豬豬群中發生較多,民豬少見。因此利用育種方法選育抗應激豬,淘汰應激敏感豬,可以逐步建立抗應激豬種群,從根本上解決豬的應激問題。
            2、改善飼養管理
              在集約化畜牧業中,人們為追求**的經濟效益,往往在飼養管理中采取一系列措施,但同時可能又是應激因素。因此,要想防止或減輕應激造成的影響,有效防止集約化生產中豬咬尾癥發生,必須在豬的飼養、購銷、運輸和屠宰的全過程中改善飼養管理,為豬的生長發育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。主要需做好以下工作:
            (1)滿足豬的營養需要
              飼糧營養水平要能滿足豬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要,喂給全價配合飼料,定時定量飼喂,不喂發霉變質飼料,飲水要清潔,飼槽及水槽設施充足,注意衛生,避免搶食爭斗及飲食不均。當發現咬尾現象時,應及時對飼料營養成分進行分析,針對營養不足的部分尤其是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缺乏,要及時補飼,以消除營養應激誘發的咬尾癥。
            (2)給予良好的環境條件
              豬舍建筑(場址選擇、場區布局、豬舍類型)和環境工程設計(通風類型、糞污處理方式等)以及舍內設施選擇(飼槽、飲水方式選擇等)都要符合豬正常生理要求,盡量為豬的生長創造比較適宜的小氣候環境,以避免酷暑嚴寒、賊風侵襲、糞便污染、空氣渾濁、潮濕等因素造成的應激。
            (3)合理組群
              把來源、體重、體質、性格和吃食等方面相似的豬組群飼養。在自然溫度、自然通風的飼養管理條件下,每群以10-20頭為宜;同一群豬個體的體重相差不能過大,在小豬階段群內體重不宜超過4-5kg,在架子豬階段,不超過7-10kg為宜。分群后要保持豬群的穩定,除因疾病或體重差別過大,體質過弱不宜在群內飼養而加以調整外,不應任意變動。

            防止豬咬尾方法

            一、咬尾臨床表現和發病特點
            咬尾季節:主要集中在冬天和春天,豬舍密閉、空間小、密度大、通風差的環境中。夏季溫度較高時也有發生。
            咬尾時間:多發生的下午,豬群睡醒后活躍期。
            咬尾豬群:母豬咬尾情況高于公豬。
            咬尾日齡:保育中期到育肥前期的豬易發生咬尾,多數集中在20-40kg的周期。
            咬尾前期:豬只吸允、舔另一只豬的尾根,慢慢咀嚼,疼痛感不厲害,可以接受。
            咬尾中期:隨著咀嚼力度加大,變為啃咬,被咬豬尾巴被咬傷、出血,拒絕啃咬。
            咬尾后期:被咬豬尾巴大量出血,血腥味刺激同圈其他豬只,集中啃咬一頭豬,發現不及時,嚴重可導致豬只死亡。
            二、防止豬咬尾方法。
            1、環境和衛生條件要良好
            豬對衛生環境很敏感,尤其是規?;图s化養豬場,要有良好的通風、保溫、防潮、光照、糞便處理等一整套措施,使豬舍達到夏季能防暑降溫,冬季能防寒保暖的標準。畜舍飲水器、飼槽設備齊全。
            2、豬的組群要合理
            從外地購進大批仔豬時,應把來源、體重、體質、毛色、性情等方面差異不大的豬組合在一圈飼養。如有因運輸中碰破皮等外傷的豬,應及時分開飼養,以防因血腥味引起的相互咬尾。
            3、飼養密度要適宜
            豬的飼養密度一般應根據圈舍大小而定,原則是以不擁擠,不影響生長和能正常采食飲水為宜。一般以每群飼養10-12頭為宜。冬季密一些,夏季稀一些,嚴格的按每頭豬占地面積2-3月齡為0.5-0.6平方米,4-6月齡為0.6-0.8平方米。大豬應不小于1.0平方米。
            4、豬的營養需求一定要滿足
            應根據豬不同階段的營養需求供給全價配合飼料。發現有咬尾現象時,應在飼料中添加一些礦物質和維生素,也可增加0.1%的食鹽,同時保證充足的飲水。喂料要定時定量,嚴禁飼喂霉敗飼料。
            5、育肥豬應及早去勢和斷尾
            育肥仔豬提早去勢,不僅能提高育肥性能和胴體品質,而且還有利于避免因公母在一起相互爬跨而引發咬尾癥。仔豬斷尾:可在出生后1-2天對仔豬進行斷尾。據資料報道,斷尾后發生咬尾的僅占0.25%,而未斷尾的發生率為6.86%,相差27倍。
            6、要定期驅蟲
            在豬的一生中,應定期驅除體內寄生蟲2-3次,即分別在豬30-40日齡、70-80日齡、100-110日齡時各驅蟲1次。同時要注意驅除體表虱、疥癬等,否則會因寄生蟲影響而導致咬尾癥的發生。
            7、有惡癖的豬單獨飼養
            咬尾癥的發生因個別好斗的豬引起,如在圈中發現有咬尾惡癖的豬,應及時挑出單獨飼養;同時隔離被咬的豬,并及時對癥治療。對特別好咬又無圈單獨飼養的豬,可每頭用氯丙嗪80-100毫克;20%硫酸鎂20毫升進行肌注或者灌服安眠藥3-4片,保持安靜。
            8、防治措施
            豬一旦發生咬尾現象,應及時隔離被咬豬和具有攻擊惡癖的豬。對存在輕微咬尾現象的豬群,可在飼料中增加0.1%食鹽,也可采用白酒或汽油稀釋后對豬群進行1-2次噴霧,能起到有效的控制?;蛟谌ι醿确胖萌觳菖c輪胎、鎖鏈等玩具,以轉移豬只的注意力;或在尾部涂抹柴油,可防止再次被咬傷。
            對被咬傷的豬及時治療處理,可先用0.1%高錳酸鉀液沖洗消毒,并涂上碘酊等有助于傷口愈合和防止化膿感染。對咬傷嚴重的豬可用抗生素進行治療。

            如何發現豬咬尾?

            一、豬咬尾原因。
            1、品種和個體差異
                    一個豬圈內如果飼養不同品種或同一品種但體重差異大的豬,在占有睡覺面積和搶食中,常出現以大欺小現象。
            2、環境
                  (1)舍內溫度過高或過低;
                (2)通風不良及有害氣體的蓄積;
                  (3)天氣突變;
                (4)豬圈潮濕引起皮膚發癢等因素,使豬產生不適感或休息不好引發啃咬;
                (5)光照過度,豬處于興奮狀態而煩燥不安;
                  (6)豬生活環境單調,特別是仔豬活潑好動,于是互相"玩弄"耳朵或尾巴等都會誘發咬尾癥;
            3、營養
              (1)如缺乏蛋白質飼料和粗纖維過低均可導致咬尾癥的發生;
              (2)日糧中的各種營養成份不平衡,如一些礦物質、微量元素和各種維生素不足及比例不協調,均可出現咬尾癥;
            4、管理
              (1)在豬群中社會地位低下者不能得到槽位;
              (2)豬群密度過高及同欄豬頭數過多、秩序混亂;
              (3)槽位及飲水器不足、地面喂食;
              (4)豬活動頻繁,無法充分休息而變得煩燥;
              (5)豬因荷爾蒙的刺激導致情緒不穩定;
              (6)衛生狀況不良或并欄飼養,豬群整齊度不佳等;
            5、疾病
              (1)患狂犬病、嚴重腹瀉、缺乏鈣、磷、鐵等引發的營養代謝紊亂;
              (2)患有虱子、疥癬等體外寄生蟲時,可引起豬體皮膚刺激而煩燥不安;
              (3)體內寄生蟲病,特別是豬蛔蟲,刺激患豬攻擊其它豬,發生咬尾現象。
            二、豬咬尾的臨床癥狀
                    豬咬尾癥發生后的主要特征性病變在尾部,多數小豬的尾巴都被咬掉后,剩下一個粗糙而流血的斷端。因尾內有骨骼,被咬后很快發生感染,出現脊髓炎,椎骨塌陷,脊髓壓迫及癱瘓。病原菌感染后經血液和淋巴系統轉移,轉移到肺臟可形成出血性梗死,進一步發展形成膿腫或膿毒血癥,引起豬只死亡,并造成部分或全部胴體廢棄。
                    仔豬咬尾的行動敏捷,被咬仔豬一陣尖叫掙扎,豬尾斷節,鮮血淋漓。被咬尾仔豬有時站立不動,有時幾頭 仔豬咬成一串,且咬且舔血液。輕者咬掉尾尖或半段尾巴,重者咬掉全部尾巴。被咬仔豬,因失血而發生貧血,生長發育受阻,個別仔豬因失血過多而死亡。
            三、發現方法。
                    通過觀察尾巴的姿勢,可以在早期識別出受害者。尾巴幾乎永久地夾在兩腿之間,表明它被咬了。然而,一條短暫的卷起的尾巴可能是對其他社會互動的反應,比如被攻擊或者吃食順序被改變。檢查尾巴姿勢的好時機是在喂食器處。如果送料是同步的,很容易檢查所有的尾部在一起。即使是在單獨的喂豬站,如果喂豬時經??吹截i的尾巴被卷起,豬圈里也可能有咬人的問題。應該仔細檢查卷起的尾巴;如果有損傷,最好立即行動,而不是等到情況惡化。

            豬咬尾緊急處理

            一、豬咬尾急救方法。
            1、需要迅速反應
            成功減少咬尾病暴發的機會取決于圍欄中受感染的豬的數量。如果超過50%的豬是咬尾的受害者,成功克服疾病爆發的機會仍然約為60%。但是,如果33%的豬被咬,那么阻止疫情爆發的機會只有30%。因此,豬舍內咬尾豬越多,爆發被阻止的機會就越小。
            2、有“咬尾急救箱”
            建議庫存大量不同的豬玩具,以備爆發時直接使用。這種“咬尾式急救箱”可以包括繩索,稻草,玩具,大飼料顆粒(甜菜根顆粒),橡膠軟管和黃麻麻袋(粗麻布麻袋)。
            二、豬咬尾的類型
            1、缺乏打發時間的物料引起的咬尾
            豬其實一種智商很高的動物,每天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去消遣,整天乏味的生活會讓它們心情壓抑,偶爾就會去吮吸伙伴的豬尾巴玩。剛開始時豬咬尾可能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,但是一旦咬出血就會激發豬只咬尾的積極性。
            控制此種類型的咬尾現象,可以通過提供可以打發時間的物料來消耗它們的精力,例如在圈舍中放置木棍、鐵鏈、草球等玩具,豬只有可以消遣的對象,咬尾情況就會少很多。
            2、爭奪資源引起的咬尾
            此種情況多為突發性,并且具體一定的群體性,例如豬舍突然停水、停電、采食空間不足,或天氣突變等,都有可能引起豬只的咬尾現象。
            因爭奪資源引起的咬尾一旦發生對整個豬群影響很大,因為它是群發性的咬尾情況,發現此種情況要立即采取措施,保證豬群資源的充足。
            3、單個豬只引起的咬尾
            在豬場的飼養管理中,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情況,有些個別豬不知何種原因,特別熱衷于咬尾,這種豬攻擊性很強,被咬的豬常常尖叫連連,可謂是豬中的害群之馬。
            發現個別愛咬尾的豬只要及時制止,屢教不改的豬只要逮出來關禁閉,單獨飼養。

            關聯標簽:
            国产欧美日韩激情视频一区,久久无码中文字幕无码网站,99久久久成人毛片无码,国产国语脏话对白免费视频,丰满熟女大屁股水多多